立足懷化生態優勢 讓高質量發展插上“生態”的翅膀

發布時間:2020-01-13 10:16信息來源:邊城晚報

編者按:

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發表新年賀詞,致敬奮斗者,寄語新征程。人們從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中堅定信念,汲取力量,在奮斗新時代的征程中,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譜寫新時代的華彩篇章。2019年12月23日至24日,省委書記杜家毫在懷化調研時,提出了“讓懷化這座‘五省通衢’之城真正成為‘西南明珠’”的戰略定位。市委要求,全市上下要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杜家毫書記講話精神上來,以建設“西南明珠”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建設“西南明珠”進一步凝聚人心激勵人心,按照建設“西南明珠”的戰略定位謀劃制定“十四五”規劃,奮力把懷化這座“五省通衢”城市建設成為“西南明珠”。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和省委書記杜家毫在懷化調研講話精神,營造濃厚輿論氛圍,本報即日起刊發系列專版文章:“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奮力把懷化這座五省通衢城市建設成為‘西南明珠’”,敬請關注。


氵舞水與沅水交匯處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結果,靖州五龍潭國家濕地公園、洪江清江湖國家濕地公園完成試點建設,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兩個濕地公園通過國家驗收,是懷化市委、市政府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開展甜甜的懷化建設,全力打造生態文明城市的一個縮影。去年,懷化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洪江市和通道侗族自治縣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成為全國首選的避暑勝地。2019年,懷化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為90.4%,全市13個縣(市、區)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4.5%。


鶴城區城南街道水壟村的一棵千年銀杏

懷化市委、市政府圍繞“一個中心、四個懷化”建設扎實推進林業改革、資源保護、生態建設等各項工作,深入推進國家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采集和森林景觀,2019年全年林業總產值預計穩定在400億元以上,并先后獲得“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全國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按照《國家森林鄉村評價認定辦法》,完成了34個國家森林鄉村評審上報工作。開展了生態廊道建設前期調研,摸清了家底,為下一步懷化生態廊道建設打下了基礎。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懷化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謀劃好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綠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空間分區分類管控,以及藍天、碧水、凈土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點任務。”懷化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為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懷化將啟動“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科學謀劃未來五年生態環保工作,為把懷化建設成為國家物流樞紐城市、西部陸海大通道和“西南明珠”做出生態方面的貢獻。


城區氵舞水河上賽龍舟

2020年,懷化將聚焦大氣、水、土壤、農業農村等領域關鍵問題,突出“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惠民”三大主題。藍天保衛戰方面:繼續開展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創建,督促相關部門開展建筑工地、拆遷工地、渣土運輸、工業堆場、周邊采石碎石場等方面的揚塵整治,認真落實“6個100%”和“七個一律”。碧水保衛戰方面:重點推進飲用水水源地和水質較好水庫環境保護,加快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抓好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推進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和鄉鎮千人以上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持續推動太平溪林化橋斷面水質改善,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并抓好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項目和生態流域補償機制實施;凈土保衛戰方面:開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與成效評估,實施土壤污染源風險管控項目,完成農用地加密調查,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強化對土壤環境重點企業的監管。

懷化圍繞高質量發展,積極服務經濟建設。認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一張圖,完成市級“三線一單”編制及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加強新建項目環保準入把關,防止引入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項目,防止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外新建礦產資源、能源開發項目。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完成市本級規劃編制,爭取2 個縣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1個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此外,堅持以林業項目帶動造林綠化,持續推進退耕還林、森林撫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小微濕地建設、千萬畝封山育林、千公里高速高鐵綠化提質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壯大油茶產業、木竹產業、林下經濟以及森林旅游四個產業,爭取完成營造林92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70.92%以上,林業總產值穩定在400 億元以上,濕地保護率穩定在80%以上。并持續推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和持續深化林業改革以及強化自然保護地保護、森林資源保護以及野生動植物保護。

(記者 向文娟 通訊員 李進 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