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計劃報告

發布時間:2015-03-25 16:37信息來源:懷化市政府門戶網站
 

  —2014年12月29日在懷化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懷化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余建勇

  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4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和多年不遇的困難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確保了經濟社會總體平穩發展。

  1、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0億元(預計數,下同),增長5.1%,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170億元、517億元、493億元,分別增長4.4%、6.6%和3.3%;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300億元,增長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70億元,增長8.5%;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7億元,增長12.7%;完成進出口總額10500萬美元,增長25.9%;完成公共財政收入100.1億元,負增長9.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9.5億元,負增長9.5%;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6620元和6660元,分別增長9.5%和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2%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萬元GDP綜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減排等約束性指標均實現了預期目標。

  2、三次產業協同發展,轉型升級進程加快。農業穩中向好。全市新增糧食生產面積7.2萬畝,糧食總產量增產4%,溆浦縣超級稻百畝示范片畝產創造1026.7公斤的新紀錄;生豬出欄、家禽出籠、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3%、2.7%、6.5%;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增22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40億元,增長18.5%。工業轉型發展。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60億元,增長7%。實施重點工業項目58個,托口水電站建成投產,懷化小商品加工園、千源鋁業、鴻華電子、本業農機等項目進展較好;工業逐步實現聚集發展,全市建成標準化廠房50萬㎡,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增加值(含工業集中區)增長8%;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2.5億元,增長8%。服務業結構升級。商貿物流業加快發展,懷化市申報全國三級物流布局城市已獲省發改委評審通過,懷化獅子巖物流園區被列為全國50個優秀物流園區之一;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76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72億元,分別增長15%、16%;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270億元、690億元,分別增長10%、11%。

  3、投資消費雙輪驅動,項目建設全面推進。一是投資拉動作用明顯。有效投資持續擴大,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70億元,增長8.5%。其中,基礎設施投資310億元,增長11%,城建、交通、能源、農田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爭取上級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全年通過發改口共爭取中央、省預算內資金14億元,較去年增長16.7%;懷化經開區10億元債券已通過國家發改委企業債政務大廳正式受理。二是消費基礎作用強化。中心城市核心區商圈業態提檔升級,汽車、文化、養老、健身等消費成為熱點,網絡購物、大型會展、倉儲式銷售等新興業態發展迅猛。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7億元,增長12.7%。三是項目支撐作用增強。年度安排的270個市級重點項目預計完成投資394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明顯。滬昆客運專線懷化段建成通車,婁懷高速公路全線貫通,繞城高速公路如期竣工,懷邵衡鐵路懷化段、武靖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城區四個高速主入口拓改工程、舞水河綜合治理等項目順利推進,懷化鐵路樞紐改造、石煤綜合利用、沅辰高速公路、懷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4、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經濟活力不斷增強。一是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我市9大類53項改革任務順利推進,改革紅利加快釋放。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重點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本級減少行政審批項目234項,僅保留96項,精簡達71%;推行工商前置審批改革,全市市場主體增加到17.9萬戶,增長20%。行政機構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園區管理體制改革、產權制度改革等取得新進展。二是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引進了一大批符合我市發展要求的企業和項目,全年實際利用市外境內資金423億元,增長35%。三是開放型經濟邁上新臺階。全市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總額均突破1億美元,分別增長15%、25.9%。懷化鐵路口岸建設獲省政府批準。以大(龍)新(晃)經濟協作示范區為標志的跨省經濟協作深入推進。

  5、民生狀況明顯改善,社會事業統籌推進。民生投入不斷加大,全年公共財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增長20%,占公共財政支出74.8%,較上年提高5.4個百分點。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全市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加1520元、660元,分別增長9.5%、11%。認真辦好民生實事,省里下達的15類29項為民辦實事任務全面完成。就業和住房保障持續有力,全市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4萬人;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6萬套,改造農村危舊房7000戶。精準扶貧工作扎實推進,17.4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物價保持溫和上漲,CPI累計上漲2.2%,漲幅同比回落了0.3個百分點。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我市被成功列為第二批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平安懷化建設深入推進,治安環境明顯好轉。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計生等社會事業實現統籌協調發展。

  總的來看,我市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發展,但受較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2014年部分預期性指標完成情況不夠理想,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低于計劃目標4.9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低于計劃目標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于計劃目標21.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低于計劃目標0.3個百分點,公共財政收入及地方財政收入增速分別低于計劃目標19.5和20.5個百分點。分析部分指標未完成計劃目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外部環境的復雜程度超過預期。2014年,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調整、大轉型中,發展環境復雜多變,經濟下行的壓力不斷加大,全國、全省以及省內絕大多數市州經濟增速普遍放緩,預計全國、全省經濟增長速度將適度低于年初預期。受外部環境影響,2014年,我市經濟增速出現連續下滑,一季度增長6.4%、上半年增長5.6%、前三季度增長5.2%,下行壓力很大。二是我市經濟面臨近年來少有的困難局面。在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大幅減少和房地產市場需求急劇萎縮的雙重壓力下,依托投資推動經濟高位增長的態勢已經不可持續,經濟增長必然由高速增長回歸常態化。特別是在經歷了上一輪高速發展之后,各領域伴生的諸多矛盾和問題大量積累、集中顯現。比如,現有產業項目規模普遍不大,產業結構不優,產業支撐能力較弱,特別是工業化水平過低,2014年工業化率還不到40%,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30%左右,規模工業企業占全省的比重僅為4.1%。同時,受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生產成本增加、資金運轉緊張等因素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更為艱難,工業企業普遍面臨生產下降、效益下滑的艱難局面,2014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1/4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1/3出現負增長;受資金籌措困難、土地供應緊張、征拆安置滯后等因素影響,新開工的重大建設項目逐年減少,投資增長后勁不足;房地產業由高速增長轉入調整期,對我市經濟發展和財稅增收影響極大;等等。三是工作層面仍存在薄弱環節。主要是制定計劃時對經濟運行走勢預見性不夠、計劃執行過程中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研判應對不夠、對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難估計不夠,一些列入計劃的重大項目由于種種原因完成進度不夠理想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既要高度重視、不回不避,又要理性分析、沉著應對,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預判及主要預期目標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做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總體來看,2015年經濟社會面臨的宏觀環境仍然復雜多變,挑戰和機遇并存。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低增長、不平衡、多風險的弱勢復蘇總體格局難有大的改變,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但隨著歐、美等發達經濟復蘇基礎的進一步鞏固和新興經濟體的穩定增長,世界市場需求將保持相對穩定,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略有回升。從國內看,我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轉型、動力轉換為主要特征的新常態,當前國內經濟處于調整陣痛期,經濟運行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預計明年國家將適度調低經濟增長預期。但全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改變,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進行了全面部署,這必將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從我市看,當前我市已進入發展新常態,要素趨緊、工業短板、矛盾疊加的困難局面不可能在短期內徹底扭轉,明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仍將處于爬坡過坎、負重前行的關鍵階段。但是,隨著湖南“一帶一部”、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新型城鎮化等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今年國家7大類工程的提前啟動,將為我市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隨著滬昆高鐵的正式通車,我市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城市的優勢地位將進一步鞏固,為我市經濟轉型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隨著市委、市政府產業園區倍增計劃和城鎮綜合提質改造工程的實施,將進一步增強園區承載能力,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加快產城融合步伐。可以說,2015年我市仍面臨不少好的機遇,只要我們認真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完全可以實現經濟社會追趕型發展。

  2015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攬,有力促進“三量齊升”,圍繞建設“一個中心、四個懷化”,努力實現特色產業發展、中心城區綜合提質改造、深化改革開放、文明創建“四個新突破”,突出創新創業,著力轉型升級,加強民生保障,注重底線思維,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根據宏觀環境形勢和我市發展基礎、現實條件及要求,提出2015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

  ——公共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0%左右;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

  ——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

  ——進出口總額增長1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5%以內;

  ——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單位GDP綜合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里考核目標;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

  三、完成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措施

  為實現預期目標,2015年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1、以產業園區建設為契機,著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做強產業發展平臺。大力實施“產業園區倍增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完善園區基礎條件,建設標準化廠房170萬㎡,提升平臺承載力,為承接產業轉移、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鏈創新提供有效載體。二是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按照產業園區倍增計劃和打造懷黔千億工業走廊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資和產業培育力度,積極引進帶動能力強的龍頭產業項目,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商貿物流、生態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搶抓懷化鐵路編組站搬遷和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建設機遇,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快推進懷化國際汽車城、懷化國際商貿城、武陵山國際商貿物流城、佳惠物流配送中心等重點商貿物流項目建設;搶抓高鐵正式開通運營的歷史性機遇,充分挖掘我市獨特的自然生態、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等資源,強力推進生態文化休閑旅游產業;著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信息科技、健康養老、文化創意、資產管理等現代新興服務業。四是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按照標準化、市場化、專業化的要求,推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著力培育以糧油、水果、蔬菜、中藥材、竹木、畜禽水產為重點的特色農業產業體系。

  2、以加大有效投入為引擎,著力挖掘需求增長潛力。一是全力抓好項目建設。圍繞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0億元的目標,強化項目庫建設,科學安排好2015年重點建設項目。啟動懷化鐵路貨運編組站搬遷工程、武陵山國際商貿城、加多寶灌裝及濃縮汁生產線等項目建設;加快懷邵衡鐵路、靖州茯苓科技創業園等項目建設;推進焦柳鐵路擴能工程張吉懷段、城東南(楊村)高速公路主入口拓改工程、懷化工業園靜脈產業園建設、華美立家家居建材廣場、雪峰山旅游區合作開發、新晃鉀長石產業建設等項目前期工作。著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強化項目協調服務,努力化解各種制約、破除各種障礙,推動投資真正變成實物量。二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投入。搶抓中央預算內資金繼續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農”、民生、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建設、老少邊窮等領域和地區傾斜的政策機遇,積極策劃、包裝、儲備一批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特別是重點爭取基礎設施、生態經濟、社會事業等領域建設資金的支持,努力爭取產業園區建設等省專項扶持資金,力爭更多的項目和資金能落戶到懷化。三是釋放消費巨大潛能。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拓展消費新領域,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信息消費,大力培育發展健康消費、綠色消費、文化消費、會展消費等新興消費,促進消費升級,加快消費潛力釋放。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加快鐵路口岸等開放平臺建設,加強對外招商引資與交流合作,加快經濟發展步伐。

  3、以城鎮綜合提質為重點,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城建方面,圍繞新型城鎮化推進要求,加快推動中心城區綜合提質改造,著力實施城區道路建設與改造、太平溪綜合治理、亮化、美化、綠化、智慧城市、公用事業設施建設、農貿市場改造、棚戶區改造及安置區建設、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等十大綜合提質改造工程,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強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同時,協調推進縣城和小城鎮綜合提質改造。交通方面,重點推進懷邵衡鐵路懷化段、芷江機場改擴建、武靖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啟動懷化鐵路貨運編組站搬遷工程、渝懷鐵路增建二線工程懷化段、懷芷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加快芷江機場改擴建、武靖高速公路、懷化綜合客運樞紐站建設、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改造升級。能源方面,實現華能蘇寶頂風力發電項目竣工投產,力爭麻陽220千伏輸變電站建成投產,加快會同石煤綜合利用發電示范工程項目建設,推進會同風電場、靖州風電場等重點能源項目前期工作。水利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全面推進全市中小河流治理、防洪堤建設、農村飲水安全、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小型農田水利等工程建設,進一步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4、以推進改革創新為抓手,著力提升經濟發展活力。一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堅持重大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減少審批事項,建立權力清單制度,全面推動審批流程再造,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投資管理體制,加快推行代建制,規范政府投資行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重點建設。同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國有資產管理機制改革等。二是創新招商引資方式。轉變招商理念,強化招商力量,圍繞產業發展和產業園區建設,大力引進規模大、帶動力強的大產業、大企業、大項目。加強對意向項目、簽約項目的全程跟蹤服務,提高落地率和履約率。三是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抓緊出臺相關配套政策,積極開展“科技服務產業發展年”活動,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集中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圍繞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學研相結合,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創新型企業,增強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的能力。

  5、以強化公共服務為導向,著力保障改善民計民生。一是加大民生投入。繼續實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設,尤其是要抓好就業、就醫、就學、社會保障、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二是保持就業穩定。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就業創業問題,力爭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三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提高救助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進一步引導和規范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4.4萬套,加大城鎮和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五是深入實施精準扶貧。扎實推進到戶到人扶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突出分類指導,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力爭幫助17萬人實現脫貧。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圍繞“生態懷化”建設,以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建設為抓手,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啟動實施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項目,統籌推進國家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綠化模范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創建。同時,認真抓好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綜治維穩等工作,實現社會事業統籌協調發展。

  6、以加強規劃研究為基礎,著力提高參政設謀水平。一是編制好“十三五”規劃。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和導向作用,認真做好“十三五”規劃前期重大課題研究,形成和完善“十三五”規劃思路,科學合理設置目標指標,加強規劃銜接協調,注重規劃工作創新,強化規劃編制工作的各項保障措施,確保“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有力有序進行、保質保量完成。二是抓好專項規劃編制和項目儲備。圍繞我市結構優化、產業轉型、新型城鎮化、交通建設、改革開放、生態文明、民生等重點行業和領域,認真編制一批重點專項規劃。圍繞國家戰略重點和投資方向,強化項目儲備,認真研究一批對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工程,對推進社會建設、生態環保、改善民生作用顯著的重大項目,為“十三五”發展夯實項目基礎。三是積極謀劃研究重大問題。圍繞國家、省重大戰略和事關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工作,深入研究,主動謀劃,力爭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更多有價值的政策措施建議。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形勢,強化經濟運行分析,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對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