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藝要求
(1)采摘要求:
1、根據茶樹生長特性和茶葉加工原料要求,應遵循采養結合、量質兼顧和因園制宜的原則,采摘期為春季。根據質量要求,碣灘一號和碣灘銀針鮮葉標準為一芽;碣灘銀毫茶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碣灘翠峰一芽二葉。
2、采摘鮮葉原料應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凈,不夾帶鱗片、魚葉、茶果與老枝葉,應采用提手采,不宜捋采和抓采。(展示提手采與捋采和抓采)
3、采用清潔、通風性良好的竹編網眼茶籃或簍筐盛裝鮮葉。采下的茶葉應及時運送茶廠,防止鮮葉質變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質。
(2)加工前準備
加工茶葉前應用飲用水洗手,進入加工場地應換鞋,穿工作服,帶工作帽,加工處不宜抽煙。傳染病和皮膚病患者不得參與茶葉加工和包裝作業。
(3)加工工藝流程
①碣灘一號、碣灘銀毫、碣灘翠峰
攤放:將鮮葉均勻薄攤于竹盤、竹席、攤青槽內,厚度3-5cm之間,使其散失部分水分,鮮葉失水率控制在20%—25%。一般春茶攤放6-8小時,秋茶攤放4-6小時,中途翻葉1-2次。程度以手握鮮葉略帶柔軟感,葉色嫩綠失去光澤,待清香呈現時為宜。(展示攤放厚度,葉子的顏色)
殺青:在直斜鍋內或者40型、50型名優茶殺青機內進行。炒鍋溫度達180—220℃時,往鍋內投鮮葉1.5斤左右;鮮葉下鍋后要快翻勤抖,先悶炒后抖炒,抖悶結合。殺青時鍋溫(火力)把握先高后低,切忌忽高忽低。使用殺青機:殺青溫度內壁溫度230℃左右,時間約1分30秒-2分鐘左右,至葉色變暗,葉質柔軟,發出清香,即可出鍋快速攤涼。出鍋的殺青葉以彎折茶梗不斷為宜,殺青葉含水率62%左右。(展示殺青的溫度)
清風:可以在殺青機出葉口加裝一臺風扇,利用風力盡快使殺青葉散熱并去除老葉、單片及魚葉等雜質。
初揉:將經過攤涼的殺青葉投入中小型揉捻機內(以茶葉不加壓裝平揉桶上沿為宜)或光滑潔凈的竹制簸箕中進行揉捻。初揉用力要輕,中途解決2—3次,約經5分鐘左右,加壓遵循輕、重、輕的原則。 程度:茶葉初步成條,茶汁不外溢,不出現短碎茶條和碎末。
初烘:采用碧螺春烘干機或潔凈的無煙木炭烘制,烘干溫度85~90℃,程度手握茶坯不粘手,略有刺手感,含水率45%-50%左右。
復揉:復揉與初揉同,用力較初揉重,中途解決1—2次,反復揉4—5分鐘至茶條緊結為止,標準:成條率80%以上并且成條均勻,細胞破壞率45—55%,手感茶汁粘附表面,有滑潤感覺為宜。
復烘:同初烘,烘干溫度75~80℃。
理條搓揉:鍋溫80~90℃,先高后低。采用雙手在鍋邊邊翻炒、邊理條、邊搓條。做條的關鍵是掌握好鍋溫,切忌太高。
整形提毫:鍋溫60~70℃。采用抓、抖、搓等手勢,雙手大把握茶,用活力使茶葉在手掌內搓揉轉動相互摩擦,在力的作用下,使茶葉外形緊細、光潤、銀毫顯露、香氣發揮。程度:茶葉外形條索緊細卷曲、色澤翠綠、白毫顯露、香氣透發。
足干:60~65℃低溫慢烘,水份含量達到5%左右時冷卻后入庫。程度:手捻茶梗即成粉末狀。
②碣灘銀針茶加工工藝分為:攤放、殺青、清風、初烘、攤涼、理條、復烘、足干8道工序。
攤放:鮮葉回廠后,將鮮葉均勻攤放在竹簸箕中,攤放厚度不超過5cm,攤放4~6小時,鮮葉散發香氣時為宜。
殺青:同毛尖。
清風:殺青完畢后,立刻用風扇進行清風,將殺青葉吹涼。
初烘:采用碧螺春烘干機或連續翻版烘干機,烘干溫度85~90℃。感覺適宜時即下烘攤涼。
攤涼:將初烘葉均勻放在竹簸箕中置在風扇下攤涼。
理條:取攤涼葉投入加熱的理條機中進行理條,溫度90℃,轉速每分鐘180次,每槽投葉量0.1kg,每次時間約10分鐘。
復烘:烘干溫度為70~80℃。
足干:60~65℃低溫慢烘,水份含量達到5%左右時冷卻后入庫。
加工技術要點歸納:嚴格采摘標準、適度攤放、殺青殺勻殺透、初揉輕復揉重,掌握火功,足干干透。